
Die so genannte Freiheit ist nicht willkürlich, sondern die Selbstbeherrschung des ursprünglichen deutschen Satzes.
康德“所谓自由”原句:“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这句话说明: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伊曼努尔·康德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逝
康德是德国人,所以他说的这句话的原文并不是英文,而是德文:Freiheit als Autonomie ,如果硬要说英文翻译的话,应该是“Self discipline is freedom”或“Freedom as Autonomy”。
康德是指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他在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道德哲学和认识论方面。康德不仅提出了著名的“自由即自律”的概念,还在形而上学、美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具体来说,康德的“自由即自律”指的是个体行为应遵循自身理性制定的原则,而不受外部强制或个人欲望的支配。这与康德的整体哲学框架密切相关,特别是他的道德哲学,其中强调了人的理性能力和道德自主的重要性。康德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性判断行事,而非被迫服从于外界的命令或诱惑。这种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发展,也在伦理学和社会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来源认为这句话出自实践理性批判, 英文是"Freedom is not letting you do whatever you wanna but teaching you not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wanna do."先不管这个看上去很像心灵鸡汤中那种似是而非的句子, 是真的出自康德之口, 还是后人附会, 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康德对自由的理解.在康德看来, 自由是遵从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规则行动, 不是出于自然法则, 也不是出于因果定律.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不能说一个从空中掉落的小球是自由的, 也不能说一个渴了去喝水的人是自由的. 我们要分辨的是, 当你说"我想干什么"的时候, 是为了达到你的偏好或享乐或本能需求, 还是你有选择这件事本身. 如果是前者, 那你并不是自由的, 而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人就成了一个工具. 只有后者, 才使你成为你自己的主人.所以我觉得题主要理解这句话, 关键并不在"想干VS想不干"之间的区别, 而是"想", 这里"想"代表了什么才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开始 我以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
现在 我认为 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